原标题:量身定制“成长餐”助力职场“萌新”蝶变
通讯员张猛 张东华 张露 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徐新星
今年3月初,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再次组织3批次12名新入职员工分赴中国石油廊坊管道局设计院、西南分公司及中国石化东营胜利设计院,进行为期3个月的见习锻炼,目前钱龙配资这批新员工即将结束见习重新回到岗位。这只是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实施职场“萌新”三年基础培养计划的一个缩影。
近两年,该公司招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140多名,约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7%。从2022年入职毕业生开始,公司实施以“青年成长工程”为主的人才发展战略,制定入职新员工见习培养管理制度,提升专业化素质,加速“萌新”认同企业文化,融入企业团队,适应企业环境,加速成长成才。
“精养”代替“散养”
王正鸿、闫骁瑾和许亚樵是2022年同期毕业进入建设项目管理公司的硕士研究生,与以前靠个人努力获得成长的毕业生相比,他们获得了单位“量身定制”的系统培训机会。
他们在统一参加入职培训后分批次参与项目现场、监视指挥中心、设计院等为期一年的轮岗见习。目前,闫骁瑾被安排到陕西项目部工程管理岗,许亚樵在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川渝鄂段,先后在物资采办、铜梁分部安全管理和工程管理岗位历练,王正鸿则被安排在虎林—长春天然气管道工程安全管理岗顶岗。按照“一人一策”原则,每名毕业生被逐个确定轮岗路径,每名毕业生轮岗数量不少于3个,每个岗位锻炼期限不少于3个月,总体时间不少于1年。
新员工的培训过程就是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实施的“青年成长工程”。2020年3月组建以来,公司业务发展迅速,管道焊接里程从2020年的1024公里上升到2023年的2300公里,建设管理的国家重点工程从最初的几个增长到目前的79个。发展机遇面前,工程管理难度加大、综合管理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突显,安全压力陡增。
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党委围绕打造“工程建设管理铁军”品牌追求,引导员工“一专多能”,推进人才队伍精干高效。一系列新员工培训制度因此相继推出。
“三个三”专业化培养
像所有新员工一样,闫骁瑾在东营胜利设计院的见习按照“三个三”开展,即学习三个专业,以项目为中心,重点学习项目管理流程与体系、本专业设计流程、大概了解相似专业工作内容;紧跟三个导师,跟着人力资源导师学习职业素养,跟着项目管理导师学习设计管理,跟着专业导师学习基础设计;形成三个成果,见习锻炼结束后,要会画一张简单的图纸,会写一份简单的报告,学懂一项专业标准。
油气管道线路工程点多、面广、线长,外部环境复杂多变。闫骁瑾从设计的角度对长输管道的质量及安全控制、保障环焊缝焊接质量等重点环节进行了系统学习,补充了相关理论知识。期间,他就如何解决站场络合铁脱硫工艺等问题,以及科研中遇到的困惑与业务导师一起交流探讨,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维。
见习期间,每名新员工通过见习和自学补上专业知识的空缺、补上实践环节,系统地了解工程管理全流程。
“量身定制”代替“自然成长”
见习期间,许亚樵正赶上川二线川渝鄂段这样的A类项目首次试点扫线施工图。3个月时间里,他跟随设计团队深度参与扫线施工图的绘制,并系统梳理了线路工程站场各专业的相互关系和制约条件。
王正鸿则在见习期内对建立采购、设计、施工三方最高效的反馈机制形成认识,“作为业主方,只有及时有效的沟通及团队配合才能发挥最高的效率。”在设计院的见习经历为新员工适应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。见习结束后,这些新员工均能够迅速顶岗,并在所在项目成为业务骨干。
目前,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党委除了推行新员工基础培养计划、抓牢基础培养外,还建立起新员工跟踪培养机制和轮岗锻炼机制,让青年人在成长“花期”充分获取养分。